梅州市获评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
9月14日,《体育总局办公厅关于公布“十四五”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的通知》公布。北京市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、苏州市、杭州市、梅州市和西安市获评“十四五”期间第二批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。
至此,广东共有广州、深圳、梅州三座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。
“足球之乡”梅州历史文化底蕴深厚
是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
有140多年历史
梅州多措并举推动足球改革发展
全力创建全国足球发展重点城市
逐渐走出了一条
具有梅州特色的足球改革发展新路径
球乡梅州在新时代焕发出新光彩
群策群力,重振雄风
梅州足球历史悠久底蕴深厚,氛围浓郁。
1873年,外国传教士把足球传入梅州市五华县长布镇元坑村,开创了中国内地足球运动先河。2013年,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全国唯一一个“中国体育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推广城市·梅州足球之乡”。2015年11月,五华县元坑被国家体育总局认定为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。
中国内地现代足球发源地——元坑。(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摄)
梅州是世界球王李惠堂的故乡。李惠堂是20世纪二三十年代蜚声中外的一代球王,是1936年中国男足首次参加奥运会的场上队长,一生进球超千个,“看戏要看梅兰芳,看球要看李惠堂”成为脍炙人口的美谈。
梅州素有“足球之乡”的美誉,1979年被确定为全国16个足球重点地区之一。
从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,梅州一直是广东足球重要的人才培养基地,先后为国家输送优秀足球人才300多人,培养出中国男子足球队原主教练曾雪麟,杨菲荪、池明华、王惠良、谢育新、吴伟英、李小兰等一大批男女国脚,梅州被视为“南派足球”的典型代表。
2009年,梅州市委、市政府率先在全国提出“振兴足球十年规划”,举全市之力推动足球事业发展,重振球乡雄风,并陆续出台了《梅州市关于加快发展足球运动的实施意见》《梅州市足球综合改革方案》《梅州市振兴足球三年行动计划(2017—2019年)》《梅州市足球中长期发展规划(2020-2050年)》《梅州足球特区建设规划》等17项足球改革政策推动足球振兴,囊括了足协实体化、职业俱乐部扶持、场地建设、人才培养和产业培育等多个领域,自上而下地全面振兴梅州足球。
10多年来,在市委、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,在全市上下各级共同努力、全民共同参与下,梅州足球改革发展取得明显成效。
足球产业成为梅州新兴绿色产业,2017年至2021年,梅州体育产业保持年均17.08%的稳定增长,2021年度体育产业总产值22.06亿元;在中国足协2021年7月发布的《2020年中国省市足球发展健康指数报告》中,梅州以82.8分高居全国地级市之首;在2020年发布的《广东省足球产业研究报告》中,梅州的足球人口比例以28.3%,高居广东省各城市首位。
一县“双超”,全国唯一
2021年12月22日,在2021赛季中甲联赛收官战中,梅州客家队在补时阶段绝平昆山队,成功冲超,让拥有148年足球运动历史的梅州“足球之乡”以高光之姿重回人们的视野。
2021年12月22日,梅州客家冲超成功,成为全国唯一县级中超球队。(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摄)
从2013年开始征战中乙到2015年拿到中乙冠军成功冲甲,再到2022年成功冲超,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通过9年深耕终成正果。
五华县横陂足球小镇,梅州客家全体“将士”认真训练备战。(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摄)
五华县也从一个山区县走进了中国职业足球的核心版图,加上获得2021年赛季女超联赛第四名的梅州客家女足,五华县一城“双超”,为全国唯一。
为加快职业足球发展,梅州市出台了《梅州市职业足球俱乐部建设扶持办法》,给参加职业联赛的球队相应的奖励和支持。梅州客家足球俱乐部总经理曹阳说,在球队冲甲和冲超路上,是市、县两级的大力支持和鼓呼,不然没有球队今天的成绩。
梅州客家的成功,正是梅州举全市之力振兴足球的一个缩影。
深耕校园 青训崛起
“足球要从娃娃抓起”,是梅州振兴“足球之乡”的重要课题。
梅州深耕校园足球,通过扩大校园足球覆盖面,鼓励支持各年龄段学生广泛参与。目前,梅州全市有全国校园足球特色学校83所,省校园足球推广学校138所,市校园足球特色学校286所,市级以上的足球传统项目学校24所,参与足球运动的学生人数达25万人,约占全市中小学生总数的40%。校园足球每年都有希望杯,而且小学、初中、高中和中职学校每到周末几乎都打比赛,像五华县2021年校园足球联赛全年的举办场次就多达700场。
2018年,梅州相继成为中国足协青训中心、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改革试验区。梅州以此为契机,加快体教融合改革,逐步形成以中足协梅州青训中心为统领,校园足球、职业足球俱乐部、社会足球俱乐部、专业足球学校、市县体校协调发展的“1+5”模式青苗青训体系建设,并与教育部门、社会加强合作,深化“体教社”融合,大力推动实施青苗青训“双青”工程,涵盖了从幼儿园到中学的各年龄段,全市青训已向形式多元化、网点普及化发展。
一群小学足球队员在梅州市足球文化公园的绿茵场上训练。(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摄)
梅州加快体教融合改革,构建涵盖各年龄段的特色青训体系。(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摄)
梅州作为欠发达地区,积极承担起培养人才,向上输送人才任务。近年来共培养1.3万名后备人才,向国家和中足协U系列输送50人,向职业足球俱乐部输送60人。培养各类教练员1300人,裁判员1800人,其中有5名国家级足球裁判员。
城乡赛事 风起云涌
2021年7月,首次组队代表广东参赛的梅州五华两支球队,一举夺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组五人制足球男子乙组金牌、五人制足球男子甲组乡镇组的银牌,这正是梅州全民足球的一个反映。
2021年7月30日,梅州代表队勇夺第十四届全运会群众组五人制足球男子乙组金牌。(五华县文广旅体局供图)
梅州是一座“血液里流淌着足球”的城市,社会氛围浓厚,全民踢足球,足球赛事一年到头从不间断,每年全市各类赛事达5000场以上,赛事频次在国内同级别城市中位居前列。踢球、看球、议球已成为许多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。
比赛现场热情的梅州球迷。(梅州日报记者林翔 摄)
为更好地发展全民足球,梅州加强足球竞赛管理,形成赛制稳定、衔接有序、遍及城乡、惠及全市各类人群的足球竞赛格局,已构建起职业、社会、青少年三类主体全覆盖,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区域全覆盖,体育、教育、社会三个系统衔接有序、等级分明的竞赛体系。建立了健全市、县、镇、村四级足协及业余足球俱乐部、球迷协会等足球组织。目前,梅州有95家业余足球俱乐部,县(市、区)足协8个,镇级足协65个,占全市镇(街)总数的60%,足球组织基本覆盖了全市企事业单位、机关、县及部分镇村,足球组织覆盖的广度和深度在全省位居前列。
近年来,梅州不断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建设,建成了国家体育运动休闲特色小镇——五华横陂足球小镇、获得鲁班奖的五华县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工程等。目前,梅州共有1027块足球场,已实现市、县、镇的全覆盖,每万人均2.6块全省第一、全国领先。
五华足球文化公园体育场馆(梅州日报记者张炳锋 摄)
在新征程上
梅州,加油!
在梅县区一座小小的老屋内,小球员们追逐着自己的足球梦。(梅州日报记者连志城 摄)